【寫在死亡之後】關於植存:無法選擇如何離開,那就想想要如何被記得

沒錯其實就是一片小小的草地,所有要植存的人的骨灰都是埋在這裡。

植存:在政府劃定的綠化地點、花園或森林,將火化後的骨灰經研磨處理後納入土中,不立碑、不造墳、不記亡者姓名,供土地永續循環使用,彰顯人於往生後一律平等之觀念。

(摘自:https://www.ca.ntpc.gov.tw/home.jsp?id=b06431190f0d52e8

我國小五、六年級的班導是個很酷的女人,髮色依心情、時節變來變去,挑染著明亮的紫色、紅色。主修中文系畢業的她文筆很好,曾經跟我說過:「文風大致分為『真、善、美』三種,要善或美很容易,但是保持真實是非常困難的,妳寫的東西很棒,以後千萬不要背名人寫的那些名言佳句,我們想寫什麼就寫什麼,絕對不要欺騙自己。」

這些話對我影響很大,我保持著對自己文筆的超高度膨風自信活過大半個青春。但是她對我生命真正大的影響,是她曾經在課堂上,舉行自己的喪禮。

忘記究竟是在課堂上聊到什麼(老師經常帶大家進行天馬行空的討論,討論範疇上至「你相信有鬼神嗎為什麼」這種比較玄虛的,下至「你有沒有不小心偷聽到爸媽在恩愛」的八卦話題),她驚訝於班級裡的小毛頭對喪葬儀式一無所知,所幸吆喝全班把桌椅喬一喬,自己躺在兩張桌子排在一起變成的「假棺材」裡,指揮我們列隊,想像手裡拿一束花,輪流走到「假棺材」前致意。

「致意時可以想一想你們曾經有過的共同回憶,可能是感激,可能是怨恨,但總之是你覺得很深刻的東西。」假死中的老師幽幽的說。

小學哪懂什麼恩愛情仇感激怨恨,大家心裡覺得好笑,裝模作樣你看我我看你的把流程跑完。

12年後,我的媽媽在三個月內快速經歷了肝癌末期確診、安寧病房治療到過世下葬。那三個月如同身處精神時光屋,當下漫長沒有盡頭,事後回憶才驚覺一切如此快速。

告別式的當下,國小的模擬喪禮與眼前的畫面突然重疊,感覺有人拿球棒朝我後腦勺用力敲了一下,很暈眩。

由於媽媽是B肝帶原者,她的家人通通都是肝癌過世的,也因此確診時心情介於「啊啊啊果然也輪到我了嗎…」跟「怎麼會這樣」的中間,過不了多久,她便相當瀟灑且果斷地決定不接受積極治療並且交代了後事。

交代的後事其一:是不入土、不入納骨塔,選擇「植存」

土葬、納骨塔、樹葬、花葬、植存、海葬…

喪葬儀式包含喪禮與葬禮,台灣常見的下葬方式大概分成:

  1. 土葬
  2. 骨灰安置於納骨塔(目前最多人採用)
  3. 大地系列的環保葬:樹葬、花葬、植存
  4. 海洋系列的環保葬:海葬

我想媽媽會選擇植存的原因有二,一是生前看到朋友選在在金山的法鼓山園區辦理植存,二是她曾經在我國中時當了一陣子很虔誠的佛教徒,對聖嚴法師的印象相當好。

植存 V.S 樹葬

其實我一直到植存儀式的前一個禮拜才恍然大悟植存似乎並不等於樹葬,不過查了一下網路上各種葬儀社的網站也看不出所以然。

後來看了《殯葬管理條例》第2條對於樹葬的定義是「於公墓內將骨灰納土中,再植花樹於上,或於樹木根部周圍埋藏骨灰之安葬方式。」

而對植存則沒有特別定義,直接在《殯葬管理條例》第19條說明「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得會同相關機關劃定一定海域,實施骨灰拋灑;或於公園、綠地、森林或其他適當場所,劃定一定區域範圍,實施骨灰拋灑或植存。……骨灰拋灑或植存之自治法規,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定之。

我對《殯葬管理條例》的修法沿革不是太熟,但也許是植存之於樹葬出現得較晚,在法規上以頂樓加蓋的方式出現…植存跟樹葬兩個看起來明明動作相同,但植存的相關規定直接外包給地方主管機關的自治法規來管理。

不管怎樣,我想最大的差別大概就是「發生的場域不同」(真的是蠻刁鑽的…而且我也太認真==):

  • 樹葬:在公墓中,骨灰納於土中(看了一下網路說現在不一定要在骨灰上再種樹)。
  • 植存:在地方機關劃定的區域內,骨灰納於土中。

申請法鼓山植存要等待多久?

以台灣地狹人稠這種先天微不利的地理條件來說,土葬跟增建靈骨塔都算蠻耗費土地資源,所以選擇環保葬的人在近10年有顯著的成長。

法鼓山環保生命園區(植存)完全不收費,並且聖嚴法師親自做示範葬在該處,所以植存名額常常搶破頭,有聽說很多人等待了2~3個月才能進行植存儀式。

我們的狀況是 12/9 告別式+火化後即辦理相關手續申請,1/7 即進行植存,等待時間大約是1個月

如何申請法鼓山植存?

💡申請程序0.完成火化儀式後(取得火化許可證)1.至申請窗口(新北市立殯儀館)申請2.新北市立殯儀館核發報告書3.與服務窗口(法鼓山生命園區)確認時間4.植存當日前往法鼓山生命園區進行儀式

須於新北市立殯儀館申請

法鼓山環保生命園區在金山,其主管機關為新北市政府。也就是說想要在法鼓山植存就得在新北市立殯儀館申請。

比如我們家入殮(即蓋棺)儀式在台北市第一殯儀館舉行,火化則在台北市立第二殯儀館進行。(地點依葬儀社安排的時程配合申請一殯或二殯)。火化後還得攜帶相關證明文件跑一趟板橋到新北市立殯儀館申請。

骨灰須經研磨始得納入土中

因為骨灰要埋進土裡,所以骨灰的顆粒大小是有被規範的,在殯葬界的術語是要經過「研磨」處理。

火化完畢後二殯的服務人員讓我們確認燒完的樣子(?)(不太知道怎麼稱呼),因為我們有告知未來要以植存的方式下葬,所以服務人員會協助研磨。當時二殯的年輕小哥很輕快的說「家屬確認ok那我們就進行研磨囉~」大概過3分鐘不到就研磨完成。

看到燒完的那些骨頭,我已經夠崩潰了(我超膽小…),等到年輕小哥端了一堆粉出來,我真的在心裡咆哮「哇靠我媽被磨成粉了我的天啊豪恐怖啊啊啊啊啊啊」但是磨成粉是必要的,不然土壤可能會分解到世界末日還分解不完,這樣也沒有環保的意義了。

植存儀式(非常簡易不囉唆)

1.確認申請資料後觀看介紹影片

影片會告訴大家稍候的植存要如何進行,順便倡導為何建議大家選擇環保葬。志工有提到雖然法鼓山是佛教園區,但植存並不限於佛教徒,他們很歡迎世界各地不同種族、不同宗教的人來辦理。

2.第一個人倒骨灰➞第二個人放花➞第三個人覆土

植存發生在一片草地上(詳見本文首圖),園區志工會預先挖好三個洞,依序分三位進行「倒骨灰進洞、放一朵花於骨灰之上致意、象徵性地覆土」這三個動作。三個洞重複相同順序,可以是同一組人馬,也可以三組不同人。

植存過程全程保持安靜,除了進行動作的三個人,其餘會站在走道上觀看。三個洞全部結束後大家會站在走道上默哀一分鐘,這樣就結束了植存的儀式。

據志工的說法,草地會實行類似輪耕/休耕的方式,劃為四等份輪流進行,這樣可以避免造成土地太大的壓力,才可以永續。目前已有8000人的骨灰埋在這片土地之下,其實蠻驚人,真不可思議。

我畫了一個示意圖(不過當天溫度超低,現場又濕又泥濘,沒有畫面如此祥和XD)

何時可以來探望親人

法鼓山生命園區在最初聖嚴法師的定義下,希望是公園的形式,也因此並沒有規定特別的「掃墓」(也沒有墓碑)時間,想要什麼時候來看都可以。只要注意避開法鼓山一些會有很多人的活動,不然停車很不方便。

「雖然我們現在都很獨立、各過各的生活,平常不會特別一起做什麼,但是想到之後再也不能見面真的很奇怪…」

這是媽媽在確診癌末隔幾天後跟我和妹妹說的話,那時候還沒進入失控的超級末期,彷彿明天就要分別的煽情還沒用完,她說完這句話很沮喪,我聽了也非常沮喪。我們家的人感情很好(相愛相殺?),但不太喜歡膩在一起,甚至連家庭旅遊都會在同個城市走各自的行程,雖然是這樣,不能再見面的感覺真的非常奇怪。

當時我不知道我會在肝癌症狀惡化後很快地習慣了「不能再見面」的這種奇怪的感覺(因為真的過世的前一個月,媽媽呈現出來的樣子早已不是我熟悉的她,我只能接受她已經活在我的回憶裡),不過這又是另一個很長的故事了…

苦情的小說在生離死別之際都會下一個超肉麻的句子「見不到面沒關係,只要你心裡有我就好!」以前我也這樣認為,但現在再問我一次,見不見得到面到底重不重要?我不知道。

不管怎樣,簡單俐落的儀式如同妳爽快的為人,希望這些身後事,都能讓妳貫徹生前掛在嘴上的金剛經名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願妳安歇。

--

--

台北一碗湯 A Basin of Soup

這是我在台北這個一下雨就變成一碗湯的盆地裡,載浮載沉的生活日記。